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罗江满)当交通肇事者隐匿于街巷、村陌,他们却在交通肇事现场寻找事件的碎片,他们是暗夜中的猎手,以事故现场为箭矢,以血迹为图腾,抽丝剥茧,还原事件真相,追捕逃逸者。2025年3月8日,岳阳云溪交警用一场横跨三县区的千里追凶,书写了“命案必破”的庄严承诺。
1月16日清晨5:34,有人报警在岳阳云溪工业园G107国道中间车道右侧看到了有一个人头西脚东横躺在路上,北侧横向倒着一台尾灯亮的二轮摩托车。
当交警赶到现场时,70岁的杨某已倒在血泊中(上午8:20分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路上有多处血迹及模糊擦印,现场未发现报警人说的二轮车,但遗留有摩托车反光镜、反光镜撑臂、红色头盔碎片、写有李宏喻(化名)字样快递纸袋、一张老龄人公交优待卡(仅有姓名)及装修施工用品等物品,这些物品构成了这起命案的初始拼图。临近春节的紧迫感,让云溪交警大队当即成立专案组,在寒风中拉开追凶大网。
此案需要查清的第一个疑点是报警人所说的二轮车现在何处?案件是单方事故,还是肇事逃逸。
很快,办案人员就根据现场遗留的公交优待卡查清了死者杨某某(70岁,男性)的信息,并从家属那里了解到死者不会骑车,排除现场二轮车为死者本人车辆。
据此,初步确认此案是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而肇事车就是这辆出现又消失的二轮车;
办案人员依据现场勘察情况迅速联系卫健部门协助布控,查访辖区医院、诊所、药店当日是否有头部、手部受伤就诊伤员;
去现场周边查看监控摄像头,查找肇事车及受害人的动向;
去当地修摩托车、电动车店查访符合现场遗留反光镜特征的维修肇事二轮车;
将现场血迹送检,进行DNA比对;
查找云溪区及岳阳城区所有叫李宏喻(化名)的居民,并一一排查。
张贴协查通报,走访调查驾车经过现场的过往路人、相关群众。
除发现有可能涉嫌肇事摩托车的模糊影像外,没有发现有用线索,肇事人与车消失得无影无踪。
云溪区及岳阳城区叫李宏喻(化名)的居民也被全部排除,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2月7日下午血样鉴定结论证实现场为两人血迹,确认了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件性质,但DNA比对没有结果。
此时,离案发已20天,排查没有线索、DNA比对没有结果,一旦肇事车辆被销毁,案件很可能成为悬案。
专案组对前期工作进行梳理后决定:对前期结果进行回头看,找漏点;向周边县区交警大队发协查通报;对现场血样进行鉴定,追寻肇事人可能存在的家族信息。
3月5日专案组得到肇事嫌疑人家族信息指向临湘市白羊田镇夏姓家族线索。
办案民警立即驱车前往临湘市白羊田镇查访。
经查访得知当地有两个叫李宏喻(化名)的女性,其中夏姓后裔夏仕侊的前妻就叫李宏喻(化名),夏仕侊会骑二轮摩托车,前两天回过村,有人看到他脸上受过伤。
办案人员迅速查询夏仕侊(夏四光、夏仕光)的信息,却没有查到任何信息。
后来办案人员从村民中了解到夏仕侊已改名夏闻冬,多年前往岳阳市岳阳楼区居住。
同时,办案人员掌握了夏闻冬(化名)的联系方式。
案件到这里终于出现曙光。
3月7日,办案人员多次拨打夏闻冬(化名)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遂前往夏闻冬(化名)、李宏喻(化名)居住地。
李宏喻(化名)说她与夏闻冬(化名)早年离了婚,夏闻冬(化名)不住在这里。
后经多次询问,李宏喻(化名)承认1月16日夏闻冬(化名)骑摩托车出了事,并谎称家里就一台摩托车,并指认其家中存放的黑色电动二轮摩托车就是夏闻冬(化名)1月16日所骑车辆。
后来,经比对排除了此车为肇事车的嫌疑。
办案人员后了解到夏闻冬(化名)近年来一直与李宏喻(化名)生活在一起,家中有2台二轮车。
办案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督促夏闻冬(化名)不要执迷不悟,尽快投案。
3月8日夏闻冬(化名)投案,并承认肇事后就将肇事车辆送到了废品收购站,企图消灭物证。随后办案人员在收废品点找到并暂扣了该车。
案件终于告破。
后经调查发现,肇事人具有很强的反侦察意识。案发后,为躲避民警的追查,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出云溪辖区,逃回岳阳楼区的家中,逃出了布控范围;一周后才到诊所就诊,躲过了排查;
李宏喻(化名)因为户籍远在临湘市,没能进入排查范围;出事后,肇事者直接将肇事车送到了布控范围外的废品收购站,让专案组近1个月的调查,一无所获。
此案侦办历时近2个月,在肇事车辆可能被销毁,破案希望十分渺茫的情况下,办案民警始终不放弃,借助最新科技手段,前后行程2000公里,跋山涉水深入大山深处调查走访,终于掌握嫌疑人的线索,打开案件的突破口。
本案的成功侦破,兑现了事故处理中队涉有人员伤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案必破的庄严承诺。他们从血迹图腾中解码真相,在蛛丝马迹间追踪正义,他们用行动证明:纵使黑夜漫长,正义永不缺席。
责编:陶江云
一审:陶江云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